来源:发布时间:2022-11-17阅读次数:100
本文为汪辉教授在“2022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规划专委会年会(首届)”
发言的主要内容
汪辉,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规划专委会委员
相比于保护措施完善的大型湿地,小微湿地常在湿地保护体系、保护名录和湿地资源调查中“缺席”。目前我国仍处于小微湿地的探索阶段,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讨论小微湿地的生境恢复、生态提质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小微湿地概念解析
(一)乡村小微湿地的概念与内涵
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小微湿地进行界定:“永久或间歇性时间有水、面积在8公顷以下的近海和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在10m以下,长度5km以下的河流湿地”。相比于大型湿地,其在提升物种丰富度、去除水体污染物质和支撑生物物种迁移方面有独特优势。
(二)乡村小微湿地的构建方法
湿地单元方面,乡村小微湿地主要由基质、地形、植被、水体组成。基质能够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通过地形设计增加半淹没地区,塑造分别适合高、中、低水位湿地植物繁衍的地形条件。湿地植被方面,可顺应自然肌理,保留现状植被和农田。水体方面可在水面较窄处修建溢流坝,减缓水体流速。
孤立斑块能够为某些珍稀和隔离的物种提供庇护所,但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为形成稳定的小微湿地生态系统,需协调好“孤立”与“连通”间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寻求动态平衡点。
二、乡村小微湿地实地实践
(一)江宁横山村小微湿地
江宁横山村小微湿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横山村和许呈村之间,场地中多幼苗、中品苗种植圃地。横山村湿地公园虽然已经挂牌,但仍存在生态质量不高、建设不完善、景观效果不佳等问题。(图1)。
设计从生态修复和景观完善介入。首先通过物理手段形成有机联系的小微湿地网络(图2、图3),再通过生物手段整治入侵物种。生态基底构建完善后,依据居民使用和生活需求进行景观优化,以湿地入口展示区、湿地植物科普区、湿地鸟类科普园满足居民使
(二)江宁西宁乡村社区中心小微湿地
场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两个乡村社区的入口处,场地面临着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雨洪灾害频发和生活污水频发等生态问题。
图4江宁西宁乡村社区中心小微湿地功能分区图
设计场地从功能上分为中心草坪区、旱溪花境区、亲水活动区和池塘小微湿地区(图4)。依据“三化”树种原则、自然生态原则和乡土树种原则,进行植物景观规划,并坚持生态优先,构建近自然的植物群落。
(三)六合冶山川桥小微湿地
设计场地处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冶山镇。方案尊重原有地形而设,设置三个节点用于观赏(图5)。植物净化功能展示点处在入口设置置石跌水拦截水流,林鸟生境展示点处为鸟类提供食物与栖息的良好环境,湿地物种多样性与栖息地展示点处展示水体净化。
图5六合冶山川桥小微湿地平面图
三、结语
小微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对乡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对小微湿地的基础研究、设计建设等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湿地单体和湿地系统的研究思路和分析范式,对乡村小微湿地的保护性建设和生态修复进行了探讨研究,促进了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