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时间:2022-11-17阅读次数:33
本文为吴爱民老师在“2022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规划专委会年会(首届)”
发言的主要内容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规划专委会委员
一、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近年来苏南常熟乡村三个更新改造实践为例,探讨了不同的更新模式、象征性空间生产及其价值启示。研究认为创造地区形象、助力转型升级的象征性空间生产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象征性的空间生产统一了生产、设计、互联网视觉传播的物质实践,促使外界对苏南乡村有了新的认识。
二、象征性空间生产相关理论
(一)列斐伏尔与《空间的生产》
在传统哲学的“时间一空间”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社会维度,提出了“时间一空间一社会”的空间三元辩证法。“空间实践”指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被感知的、实在的空间。“空间表征”是指由科学家、规划师、工程师等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意识形态划分空间,是一种概念化的、被构想的空间,对应了空间的精神属性。“表征空间”是在空间实践的基础上融入了空间表征的符号系统,最终呈现出的一种生活的空间,对应了空间的社会性。
(二)福柯与“异托邦”
乌托邦作为一种空间理论的源头,最初的乌托邦理论是社会理想主义的一盏引路明灯。然而在当代,由于后现代性语境的不断增强,异质性因素的存在,不仅加剧了社会空间的多样性演进,而且演化出叙事与审美、文化与政治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异托邦空间理论是在“每一个文明里,还存在一些真实的地方——他们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并在建构社会的真正基础”。
三、常熟乡村更新改造实践
(一)案例一:云裳特色小镇建设
1、特色小镇建设:宜居宜业整体形象展示
农村电子商务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地方发展的正向反馈。云裳小镇总规划面积3.62平方公里,规划定位为“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基地、文化旅游观光地、生态宜居地,打造中国服装产业新智造示范基地、中国服装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和全球时装产业创意之都”。更新改造提升了地方形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图1 常熟云裳小镇规划图(资料来源:云裳小镇官网)
图2 常熟云裳小镇建成实景(资料来源:云裳小镇官网)
2、共享的“小镇客厅”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小镇客厅”似乎成为一种标配。采用灵活可变的室内空间组织和设计,满足多功能活动的需要。“小镇客厅”为新阶层人士提供政策解读、企业政务党务咨询、产业技能培训、学习交流、路演发布等服务。
3、更新改造、举办节日以及符号化
旧厂房更新改造的符号性表达强烈。特色化的互联网店铺越来越多。大量活动节日被“人造”出来,对外展示新的江南水乡地方形象,目的是推动地方经济。
(二)案例二:服装城文化创业园旧改项目
该项目位于常熟沙招商北路西侧、莲花路南侧。建筑面积6521.37平方米。通过对粮库地块的综合性提升改造,实现重构产业价值、激发地方活力、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建筑部分的设计构想,提取传统江南民居中最具特色的部分,通过抽象和改进,加入时尚元素。它是体验性消费的载体,也是对传统建筑的延续.
(三)案例三:马宅的修缮与改造
基地位于常熟古城区南侧,服装城以北。在文物保护规定下,马宅外部建筑保持不动,环境进行提升,植入的居住、活动、交流功能不影响建筑保护,修旧如旧。对传统院落加以改造,继承并弘扬江南传统建筑里的丰富的空间层次,注入现代开放型生活方式,将传统慢生活和现代文化的包容和多元性结合在一起。
四、象征性空间生产的价值启示
挖掘和开发好乡村文化资源和象征性空间生产,兼顾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性主体文化选择的价值互动,在传统与现代的延续中形成新时代的意义建构,是乡村迈上富裕幸福生活之路的重要方式,对乡村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城市和乡村拥有不同的生活形态以及生活方式。乡村建设如果能够结合工作和生活两个板块,处理好在乡村里生产和生活的双向需求,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回到乡村居住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