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时间:2022-11-17阅读次数:99
![]() |
本文为刘涟涟老师在“2022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规划专委会年会(首届)”
发言的主要内容
刘涟涟,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乡规划系副教授,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规划专委会委员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表明乡村规划作为国家战略实施的基础也将迎来新的发展趋势。德国作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起源,历经几十年的不断转型与发展,使得乡村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得以显著改善,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术界主要从历史学、经济学、规划等角度对德国乡村转型和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德国乡村规划的成功经验研究具有典型性,对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
本研究结合文献计量方法,全面梳理针对德国乡村规划的研究方向、热点、主题发展脉络。从筛选的223篇国内研究德国乡村规划论文年度发表数量分布看(图 1),随着2017年党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得新型城镇化中乡村建设成为我国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研究德国乡村规划的论文数量也在2017 年以后有了显著提升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显示,近30年的德国乡村规划热点,排名在前六位的关键字分别是:“乡村规划”、“村庄更新”、“乡村发展”、“民生为本”、“城乡融合”、“发展过程”(图2)。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国内学术界在德国乡村规划研究方向的主要焦点。对不同时期国内对德国乡村规划关注的研究热点演化历程分析显示:
(1)1990年—2000年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德国村庄空间规划;
(2)2000年—2010年主要集中在德国土地整理和乡村革新相关内容;
(3)2010年—2015年,主要研究集中在民生为本、公众参与方面;
(4)2016年—2021年的研究更为多元化,涉及德国乡村发展历程、地区乡村治理经验、乡村振兴、乡村发展建设和城乡融合等内容。
![]() |
图2 1990~2021年乡村规划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来源:作者绘制)
对发文量、关键词突变趋势和动态发展分析,显示我国学术界在乡村规划相关领域的研究特征:
(1)中国学术界在乡村规划领域的研究内容、方向和发展变化直接受国家标志性政策节点的影响。
(2)从突显词的语义特性看,国内关于德国乡村规划的研究逐渐从以乡村规划理论与相关政策法规的专项研究,转向以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为导向的发展策略与方法研究。
(3)“乡村振兴”“乡村发展”“城乡融合”等关键词直至现今仍在持续突变(图3),表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受到规划学术界空前关注,是现在和未来的研究重点。
(4)目前研究反映出在我国学界研究视角从传统的实质性规划的现实性思维转换为战略性和前瞻性思维的过程。
学者们对德国乡村振兴成功经验总结,显示德国乡村规划的具体实践路径如下:
(1)基于城乡等值化理念的“整合性”发展模式;
(2)完善的涵盖乡村规划法规政策体系;
(3)“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规划过程;
(4)特殊高效的平级管理制度;
(5)生态环境建设为导向完善基础设施的配置。
德国乡村规划的理念及成功实践,对探求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可持续建设发展提供了以下可资借鉴的的经验:(1)增强土地整治,提升农村内生动力;(2)建全乡村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3)建立“自下而上”管理体系,推进乡村公众参与;(4)构建精准落地实施的管理制度;(5)完善基础设施,注重生态保护。(图4)
鉴于中德两国的政治、社会、经济体制的差异,如何有效地将德国先进的乡村更新策略和建设理念应用于我国乡村,还需结合我国各地乡村发展现状与问题,深入对比分析两国在乡村规划体系、政策法规、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差距,以此为基础,以探索出适宜我国乡村更新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方法,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